摘要: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眼下,走进洛阳市孟津城区,空气中常伴桂花的清甜香气,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序的街景,漫步其间,一派恬静祥和。田野间,常袋的石榴、送庄的猕猴桃、会盟的酥梨、平乐的大豆玉米在这个季节纷纷迎来丰收季,恰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孟津城区
魏坡·新序举办的国际咖啡节上人潮如织
网红主播帮助果农销售“阳光玫瑰”
游客打卡拍照牡丹鲜切花田
党一豪/文 王亚峰/图
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眼下,走进洛阳市孟津城区,空气中常伴桂花的清甜香气,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序的街景,漫步其间,一派恬静祥和。田野间,常袋的石榴、送庄的猕猴桃、会盟的酥梨、平乐的大豆玉米在这个季节纷纷迎来丰收季,恰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近年来,孟津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洛阳市委“151”乡村振兴工作举措和区委乡村振兴“186”工作思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由“零敲碎打”向系统推进、由“点上出彩”向“全面开花”的根本性转变。
该区按照“全域推进、全体起立、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全区划分为“都市憩园”“果蔬花乡”“岭上五谷”“黄河人家”“河阳渔歌”5个乡村振兴集中连片示范区和“三彩小镇”“牡丹文创”“绿色杂粮”等22个特色发展组团。
结合地域实际,孟津区明确了组团发展的优先序,2025年度重点推动“都市憩园”魏坡·新序、“果蔬花乡”特色果蔬、“黄河人家”稻梨蔬3个组团的建设,有序推动乡村振兴集中连片发展,真正实现整体乡村的有效提升。
该区完善“1+N”政策体系,出台《孟津区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孟津区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农村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揽子“硬核”政策,按照“六个一”工作机制,以党建组织联心、产业发展联动、基础设施联建、便民服务联办、文化活动联姻、平安乡村联治等“六联”为工作抓手,推动乡村振兴集中连片发展。
今年上半年,孟津区收获夏粮2.94亿斤、播种秋粮38.5万亩,2025年总投资7800万元、改造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申请财政评审,计划9月底前开工建设,“果蔬花乡”“黄河人家”两个先导区和“瀍河谷民宿”等特色组团建设稳步推进,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省级龙头企业2家,“两牛”、果蔬花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37亿元、12.8亿元,同时,加快“和美村”“富美村”建设,累计改造道路432公里、改厕5.78万余户,完成220个村污水设施、139个村供水设施建设,实现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全覆盖和市场化运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各项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240宗,实现产权交易额4400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孟津区探索农业增效、农村提质、农民增收的步伐正蹄疾步稳……
农文旅融合 激活乡村振兴
9月13日,正逢周末,位于孟津区朝阳镇卫坡村的魏坡·新序项目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大草坪音乐派对,以明清古建筑为背景,邀请多支潮流乐队激情演绎,古与今的交融与碰撞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
据了解,卫坡村拥有豫西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包括16所古院落、4所天井窑院、28孔靠山窑、2个卫氏祠堂等。
10多年前,卫坡村开始涉足乡村游,很快成为洛阳周边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名片,但也存在业态不丰富、消费乏力等情况。
在乡村游全面开花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古村落重新焕发青春?
卫坡村的蝶变,始于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清醒认知与科学转化。
地处朝阳镇西南部的卫坡村虽为乡村,却紧邻洛阳城区,近郊乡村的区位优势让其具备承接城市微度假、轻旅居需求的天然条件。更珍贵的是,村里留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资源,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此外,近3000亩的村域面积,为发展农业相关业态提供了充足空间。基于此,卫坡村确立了以古民居文化为核心、以近郊区位为依托、以生态农业为补充的发展方向,避免了盲目跟风。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卫坡村始终坚守保护为先的原则。针对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村里严格按照“修旧如旧”标准进行系统性修复,不仅维护古街古巷路面、保留古树古场原貌,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整理卫氏家族历史故事、收集老物件、还原传统生活场景,让乡愁记忆变得可感可知。同时,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卫坡村全方位完善基础设施:新建4.5公里道路并完成“白改黑”,铺设供水管网1.1公里、污水管网1.3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栽植10万余株绿化苗木,打造1.2万平方米景观,还配套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一系列举措让卫坡村硬件设施大幅提升,并因此获评“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为农文旅融合筑牢根基。
产业的协同升级,是卫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2017年,卫坡村对标西安“袁家村”模式,依托古民居资源打造仿古商业街区,引入本地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业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路径。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此举办,让卫坡村知名度大幅提升,仿古商业街区红火一时,实现了从“无旅游”到“有旅游”的突破。
随着文旅消费需求升级,传统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游客需求。2023年,卫坡村携手河南华创集团推出魏坡·新序项目,开启“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新阶段。在文化赋能上,通过“艺术赋能、文化再造、设计共生”,打造乡愁博物馆,引入汉服妆造体验,让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沉浸式体验;旅游方面,引入西西谷儿童乐园、露营基地,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农业领域,发展果蔬采摘、观光研学,实现农业生产与旅游体验结合;商业上,吸引80余家品牌商店、40余家省市首店入驻,形成旅游综合体。
同时,卫坡村敏锐捕捉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打造“古韵+时尚”新场景。2024年,洛阳首届国际咖啡节在卫坡村举办,百余个国内外咖啡品牌汇聚于此,“咖啡+古村”的沉浸式场景吸引近40万名游客,其中18—45岁群体占比达95.8%。在海南三亚第六届国际文创周大会上,魏坡·新序项目成功入选2025“中国文创地图”。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强村富民,卫坡村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在盘活闲置资源方面,卫坡村以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清两建”为抓手,腾退16处老宅、盘活38处闲置宅基地,腾出200余亩建设用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华创公司合作成立4家平台公司,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获得分红,让闲置资源变成生财资产。
针对农文旅产业带来的就业岗位,卫坡村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围绕汉服妆造、民宿管家、景区服务等需求,帮助村民提升就业能力。据统计,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自主经营等方式,年人均收入增加1.6万元。此外,卫坡村还鼓励村民自主经营,出面对接孟津农商银行提供1亿元专项授信,为信用商户、农户提供30万—50万元授信额度;在魏坡·新序项目中,为村民经营的小吃店、手工艺品店提供空间,并通过统一品牌推广和客流导入助力村民创业。
如今的卫坡村,既是承载乡愁的文化古村,也是充满活力的文旅胜地。它的蜕变之路,正是孟津区探索以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资源、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 点燃乡村活力
日前,在位于孟津区送庄镇的洛阳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科技”)生物实验室里,“西瓜大王”朱忠厚正在查看培育的新品种。他从1米多高的恒温箱中取出西瓜组培苗培养皿,仔细检查、记录着秧苗的长势。从一颗小种子上裂变出来多组胚苗芽,它们在装有培养基的器皿中生根、发芽、扩繁,再被移栽进大棚,整个过程蕴藏着“黑科技”。这种“试验田+实验室”同步运行的模式,不仅能加快育种速度,还可让西瓜一茬接一茬种植,增加瓜农收益。
近年来,孟津区坚持科技兴农,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印发《洛阳市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孟津区促进乡村产业集中连片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的通知》,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优质种苗培育,按育苗数量分级补助,对一类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投入和优秀科创平台给予补助,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的项目提供贷款贴息支持等,真正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
以农发科技为例。
作为一家以瓜类新品种培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06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立足农业科技创新,以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模式,深耕种业培育。
“良好的政策和环境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该公司负责人朱忠厚介绍,为适应多种生长条件,该公司在河南、海南、新疆等不同气候区域建立了6处科研基地、33个新品种测试点,搭建起跨区域育种科研网络。同时,还组建了一支25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其中19人具备中高级职称,超60%人员拥有20年以上种业研发经验),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等11名国内外顶尖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6个科研团队紧密协作,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
该公司还通过创新探索基因编辑、分子标记、染色体移位等现代化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路径,成功突破多项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发明专利7项,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5个,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篇。培育出的“华晶”系列西瓜、“白皮脆”甜瓜等品种享誉全国,其中“白皮脆”甜瓜荣获2023年第七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优秀新品种奖,“华晶五号”西瓜在亩产量、含糖量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日本西瓜品种“早春红玉”,“华晶十三号”西瓜的品质与产量比美国“帅童”西瓜品种更具优势,真正打破了国外优良品种的垄断,铸强了农业“芯片”。
在品种繁育环节,该公司依托孟津区“果蔬花乡”片区规划,联动田园风光组团特色果蔬示范基地、春雷农业等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强化品种繁育能力,其西瓜品种在全国8个重点省份市场占有率达36.4%,成为河南、安徽、海南等多地的主栽品种。
在成果推广层面,该公司构建了“标准化生产+全链条服务”模式。一方面,严格实施“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的“五统一”管理,制定涵盖生产、采摘、销售等全流程的管理细则,打造“孟津袖珍西瓜”等知名品牌,其中“送驾庄”袖珍西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每公斤售价高达20元,2亩大棚年收入可达四五万元,是种植大田西瓜效益的七八倍。另一方面,创新“室内培训+田间指导”“理论讲解+实际操作”的农技推广方式,累计孵化小微企业79家,签约服务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472家,带动洛阳市周边3216户农户参与种植,在洛阳地区年应用面积超5万亩,全国累计应用面积达372.36万亩,净增社会效益156亿元,真正让科技红利惠及万千农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今的孟津,正锚定农业强区目标定位,深度谋划区“十五五”乡村振兴工作,用心用情用力绘制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孟津现代化建设的“三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