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后发地区,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需要补齐的短板弱项更多,更需要积极创新思路,完善政策举措。
作为后发地区,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需要补齐的短板弱项更多,更需要积极创新思路,完善政策举措。
适应人口变动趋势,创新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伴随着人口负增长、城镇化、逆城镇化等趋势叠加,城乡在人口分布、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加速重构,农户、村庄都将呈现加剧分化的走势。因此,必须科学把握城乡人口变化、流动的态势和趋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庄发展、建设和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使乡村空间布局与城乡人口流动格局的动态变化相适应,形成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乡村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素供给、治理机构等匹配机制。
突出乡村价值转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乡村所承载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不断凸显,进而推动乡村功能的提升和乡村地位的攀升。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其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畅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将乡村资源链入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环节,将乡村价值转化为产业配套。同时,探索建立城乡要素流动失衡熔断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粮食安全和乡村生态安全。
把握县域空间载体,提升县城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阵地,要注重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一体设计、一并推进。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县域经济,赋予县级更多的资源整合使用权,强化县乡村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力度,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