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着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形成了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3.6万名“头雁”领飞、62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跟进,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雁阵”,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从农业农村部在陕西省咸阳市举办的全国乡村人才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着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形成了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3.6万名“头雁”领飞、62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跟进,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雁阵”,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是目前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就需要立足于构建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的人才矩阵,系统化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做细做实人才工作,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雁阵”,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精准培育科技人才。这次全国乡村人才工作会议明确重点建好5支队伍,即: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队伍、高质量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高技艺的农业农村技能人才队伍、高适配的乡村规划建设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这就表明,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立足于构建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的人才矩阵,系统化搭建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在精准培育上狠下功夫。
激励“头雁领航”,盘活用好骨干人才。要激活产业带头人这个“领头雁”,把“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培训提升视野,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满足他们的理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同时,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务农有尊严、干事有平台、成功有褒奖、失败有保障,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多措并举,大力培养扶持、引领示范,推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坚持引育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乡村振兴既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外来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各地实施“农家小院”计划,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人才派到田间地头去,推动城市的专业人才下乡服务。这种模式,不仅为乡村解了暂时人才短缺之渴,也为高校学生经受实践锻炼提供了平台,实质上也是一种育才途径,值得广泛借鉴。同时,针对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大农业产业带头人、企业管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营、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以引进人才带动培养当地“新农人”,打造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人才“活水”在基层充分涌动,筑牢夯实乡村振兴人才之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雁阵”,推动乡村振兴充满生机活力。
作者:九台区网评员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