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中抓好“4+2”阶段性重点工作 不断开创洛阳“三农”工作新局面
越是重点越要抓在手上!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乡村振兴观摩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江凌强调要集中抓好“4+2”阶段性重点工作,并提出要把发展富民产业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就业增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搞活农村金融,明确了下一步的“施工图”,彰显出久久为功、更上层楼的决心,必将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精准发力、换挡提速。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打在七寸上。乡村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啃下“三农”这块现代化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大水漫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把功夫下到点上,抓在关键处,才能“落一子而满盘活”。近3年来,洛阳选准小切口,破题大文章,创造性以“151”工作举措统领全局,以“4+2”重点工作发力破局,加速让乡村振兴成为实景。综观今日洛阳,农业更强了,绿色杂粮、中药材、优质林果均超百万亩,牛羊饲养量逾49万头、158万只,建成7个民宿集群,带动农民增收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更美了,以供排水一体化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农民更富了,完成“订单式”培训32.67万人,更多农民吃上了香喷喷的“技能饭”……锚定重点、精准发力,一幅洛阳版的“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分外动人!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次会议围绕抓好“4+2”阶段性重点工作,就富民产业、就业增收、人居环境、基层治理、农村金融等再作深入部署,体现的是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也必将让乡村振兴工作抓得更精准、更具体、更深入。
发展富民产业是筑牢基石。洛阳不乏新安县磁涧镇大粒樱桃一亩收入五六万元的创富故事,也有栾川县“东有莫干山、西有老君山”民宿品牌的崛起传说,但特色产业还不强、规模还不大、质效还不高,工商资本也比较缺乏。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就没有前途。我们要选准产业定位,做大产业规模,加大涉农招商力度,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完善联动带农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重视就业增收是夯实支柱。伊川县高山镇开展护坡、顶管等技术培训,叫响“伊川护坡工”等品牌;汝阳县陶营镇开展焊工、叉车等技能培训,就业农民人均月增收6000元……农民增收靠务工,更靠技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机会减少,我们要精准分析市场用工需求,注重依托劳务公司、龙头企业,利用乡里中心平台,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农民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改善人居环境是强化支撑。供排水一体化问题不解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一句空话。尽管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大头落地,但部分县城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收尾不彻底,有的县区铺设污水管网没有与户厕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长效管护机制。我们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为牵引,统筹推动厕所革命、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多措并举做好运营“后半篇文章”。
同理,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一个村治理不行,工作很难搞好,我们要扎实抓好“五星”支部创建,深入开展“三清两建”,建好用好乡里中心,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液”,没有贷款、保险前头开路,后面兜底,现代农业很难搞起来,我们要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扭住牛鼻子、抓在关键处,大胆闯、大胆干,就不愁乡村不振兴。“看准了就抓紧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奋力奔跑,定能跑出洛阳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