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涌千年,滋养华夏文明,其孕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如何让非遗“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时代命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农业相关活动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15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30%以上。与此同时,森林、土壤、农田等生态系统也具备显著的固碳潜力。中国广袤乡村,正处在“碳源”与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乡村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其中,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4.76亿,同比增长39.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6%。两项数据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
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又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中不少著作都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深刻论述。
以文明乡风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要在强化思想引领、丰富文化供给、推进移风易俗、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文明乡风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全面把握“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