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正加快迈进全面小康。
汝阳县小店镇小寺村吨包加工车间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必须答好的一份“政治卷”“发展卷”“民生卷”“作风卷”。
近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正加快迈进全面小康。
昨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辉煌70年百姓看变化”活动聚焦脱贫攻坚主题。来自全市各个领域的群众代表深入汝阳县,进扶贫车间、入搬迁社区、到产业基地,透过一项项产业、一张张笑脸,切身体会脱贫攻坚带给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巨大变化。
夯实产业,脱贫路走得更稳当
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当下,在河洛山乡的脱贫战场上,已经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生动局面。
走进小店镇小寺村吨包加工车间,织机轰鸣,丝线飞舞,经过拉丝、织布、裁切、缝纫、检验等工序,一个个结实的吨包加工成型,订单供不应求,累计带动当地百余人就业。
来到刘店镇佳嘉乐食用菌基地,在自动控温控湿的现代化连栋大棚里,密密麻麻的菌棒鳞次栉比,在此务工的农家妇女手脚麻利,采摘装筐。这个占地300亩的基地,每年产出各类食用菌达2000万斤。
距离基地不远的红里村瑞晨农业公司,蛋鸡存栏规模超过30万只,每年可向市场供应新鲜鸡蛋400万斤,带动当地514户贫困户增收。
在走访观摩中,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让大家感受深刻。数据显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实施产业项目2903个,投入资金12.7亿元,94%的贫困户从中获益。
“有了产业支撑,脱贫路就走得更稳,小康路就走得更远。”偃师市邙岭镇周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光宇说,这些年,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带贫增收等方面闯出了新路子、积累了好经验,也值得非贫困地区的广大农村学习借鉴。
不仅如此,在脱贫攻坚的引领下,返乡创业的种子正在农村广阔天地生根发芽,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刘店镇创业园,恒吉服饰、泉岷包装、瑞禾电气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这些企业均是由在外打拼多年的“刘店人”返乡创办的,发挥了很好的带贫作用。
“昔日‘东南飞’,今朝‘燕归巢’。”宜阳县董王庄乡前村村第一书记谷志飞说。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市场大潮的洗礼,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人脉,熟悉了技术,掌握了资源,具备了创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本回流,以创业带动就业,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群众代表参观佳嘉乐食用菌基地
补齐短板,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秋高气爽,晴空如洗。来到汝阳县城关镇青气村,规划整齐的搬迁社区成行成排,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广场、扶贫车间等配套完善,环境优美。
青气村位于汝阳县城西部的山沟里,交通不便,经济薄弱。2016年以来,村里先后实施两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贫困户114户,同步搬迁非贫困户53户。从山上搬到山下,大家的生活蒸蒸日上、奔头十足。
在观摩中,大家走进搬迁户王小设的家,新房里刚刚办完喜事,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盼了大半辈子,终于盼来了好日子,往后的生活比蜜还甜!”王小设脸上乐开了花,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牛新晓。
牛新晓是栾川县庙子镇黄柏村的贫困户,此次作为致富代表,参加了观摩活动。“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这些年,牛新晓搬进了新房,种植了沙梨,当上了护林员,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十三五”以来,我市自我加压,倾力而为,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十三五”时期5.9万名山区贫困群众的搬迁任务,并通过后续扶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变化的不单是住房、道路等硬件设施,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有了质的提升。
来到汝阳县城关镇河西村的卫生室,一名患者正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接受专家的远程诊疗,并很快拿到了处方,从村卫生室领取了药品。
这种远程医疗模式,让观摩组成员直呼惊讶。市民李琼说,“互联网医院”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希望真正发挥好作用,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医疗服务。
群众代表参观瑞晨农业公司
干群齐心,力啃脱贫硬骨头
“宁愿苦干改山河,不甘苦熬度岁月”“条件差难不倒、灾害多吓不倒、歪风邪气吹不倒、成绩大喜不倒、荣誉高夸不倒”“干部干部,要先干一步,如果不先干一步,就当不好干部”……
沿着崎岖的盘山路,观摩组成员来到了“登山精神”的发源地——十八盘乡登山村。在红色教育基地,大家深刻感悟了登山人民战天斗地修建梯田、改土改水、治理生态的动人故事。
“脱贫是一场硬仗,必须要有啃‘硬骨头’的拼劲和韧劲。”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党支部书记冯北方说,登山精神感人至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年,在脱贫攻坚前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干部,他们用扎实的作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将践行好“登山精神”,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
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身。在观摩中,汝阳通过开展“幸福从哪里来”脱贫攻坚典型巡回宣讲、“十星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爱心超市等一系列活动,鼓起了脱贫斗志,涵养了文明乡风。对此,市扶贫办退休干部郭旭峰坦言:“精准扶贫光有扶贫干部的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干群一条心、一股劲,干出一片新天地。”
“回首脱贫攻坚的历程,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打心底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基层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市扶贫办副主任汪旭霞说,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正是最吃劲的时候。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段程亮 实习生 马莉梦/文 记者 高山岳/图)
数读洛阳脱贫攻坚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累计扶贫606个贫困村、41.89万贫困人口,栾川、洛宁、宜阳、伊川4个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
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9.1%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1.58%
全市建设26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我市5.9万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8756元增长至2018年的13637元。
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连续3年综合评价结果为“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