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共12章112条,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共12章112条,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1、献爱心是出于自愿,为什么需要慈善法?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很快,2006年中国全社会慈善捐赠总额是100亿人民币,到目前增长到了1000亿。但是在监管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不足。”
慈善法可以
a、让捐助者得到更好保障
b、让求助者有章可循
c、让欺诈行为受到惩处
2、我有家人得了大病,能发起微博捐款吗?
“慈善法规定,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这主要是为防止出现诈捐等鱼龙混杂的局面。”
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募得的款物也会由慈善组织管理。”
3、只要是慈善组织,就可以在网上发起募捐吗?
“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募捐。”
“怎么知道一个慈善组织有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呢?可以查看其是否持有‘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依法登记或者认定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4、单位总是组织捐款,我可以说“不”吗?
“慈善法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变相摊派。如果不是出于自愿,是可以拒绝的。”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多问一句:
是给谁捐款?
捐到哪里?
也许知道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是愿意的呢。
5、我怎么知道自己捐的钱有没有被挪用?
“从始至终应当及时公开向社会公众募捐情况。”
“公开募捐周期大于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的具体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6、我是一名企业家,捐款能减免税收吗?
“慈善法提到: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7、公开承诺捐款的,不兑现怎么办?
“公开承诺捐款又不兑现会被追究责任”
“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
8、骗取捐款,将受到什么惩处?
“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或者从始至终、慈善信托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钱捐了以后,怎么花我还有发言权吗?
“捐款之后,发现捐的钱被不合理使用。”
“这种情况下,捐款人还有办法管理善款吗?”
“答案是:可以!”
“慈善法规定:‘受益人未按照协议使用资助财产或者由其他严重违反协议情形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慈善组织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受益人返还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