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发展不断深化,农民群众参政积极性逐渐提升。新形势下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乡村治理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此,以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其意义重大。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纾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发展不断深化,农民群众参政积极性逐渐提升。新形势下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乡村治理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此,以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其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成效
(一)组织覆盖不断扩大
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网格覆盖作用,“党建+网格”治理新模式随之逐步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力度进一步扩大,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搭建县、乡、村三级党建组织网络,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三级带动模式。以微治理、大服务为导向,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构建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如魏县通过加强党组织领导,实行服务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特别是将党小组嵌入治理网格中,全面推动乡村社区管理服务力量下沉,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提升了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治理资源逐渐多元
主体参与性是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凝聚社会力量,发挥集体智慧,推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治理合力。各地通过搭建多元善治平台,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模式,逐渐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探索形成和谐善治的有益经验,共建共治共享氛围逐渐浓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三)乡风文明日益彰显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组织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从而强化了文明乡风的文化传承,加强了乡村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保障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现实挑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团结动员群众、整合基层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会转型中也面临着有待加强的问题和挑战。
(二)乡村治理资源型投入亟待优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践逻辑。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类社会力量的牵制与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涵盖经济、政治领域,也涉及文化、生态层面,甚至包括乡村资源分配等方面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力,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公共性缺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公共权威弱化,还会导致乡村社会原有的结构与秩序发生变化,进而对乡村社会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三、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
(一)强化党的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工作千头万绪。开展乡村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方向性的问题,确保乡村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久经实践考验,同农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是乡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为乡村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引领与坚强的政治保障。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政治学习机制、强化其社会动员能力,不断增强其治理能力,从而高效引领乡村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加强组织建设优化治理体系
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在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与治理效果的落地。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日益集中于乡村领域。乡村治理既关乎民生福祉,也与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机制、路径研究紧密相连。此外,党的引领作用,也需通过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来彰显。因此,我们必须建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功能。结合当前乡村治理实际,这一引领功能的有效发挥,需从建强组织体系、抓好制度建设、抓好支部班子三方面着力实现。
(三)加强协同共治,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力量,才能有效应对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推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四)以思想引领强化价值取向
提高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为基础,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乡村社会村民流动化、人口老龄化等特征日益明显。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更为巨大的挑战。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牢牢把稳思想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风清气正,人人向上的良好乡风。
(作者:张剑利 系邯郸市委党校副教授,本文为“邯郸市202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编号:D20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