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党建为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高质量党建不仅是凝聚力量的“黏合剂”,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党建的引领作用贯穿始终。
乡村振兴,党建为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高质量党建不仅是凝聚力量的“黏合剂”,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党建的引领作用贯穿始终。唯有以高质量党建为抓手,才能激活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蓝图变为现实。
一、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其战斗力直接决定发展成效。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头人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受阻。高质量党建的首要任务,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通过“头雁工程”吸引返乡创业人才、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例如,某地通过“能人回村”计划,选拔企业家担任村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三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00%。实践证明,只有党组织强起来,才能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党建赋能:激活产业振兴“动力源”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党建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高质量党建需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链+产业链”等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方面,党组织可牵头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破解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难题。如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红利。例如,部分地区探索“党员示范田”“结对帮扶”等做法,既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又确保农民持续受益。
此外,党建还能为产业注入“红色文化”元素,通过挖掘乡土文化、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党建红”与“产业兴”同频共振。
三、党建聚力: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高质量党建需在生态保护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设立“党员生态责任区”、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动员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某地推行“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将村庄清洁、垃圾分类等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形成“支部推动、党员行动、村民互动”的良性机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党组织可牵头制定村规民约,约束破坏生态行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党建的引领,让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环境美”升级为“生活美”。
四、党建强基:构建治理有效“新格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党建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高质量党建需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通过建立“党员联户制”“村民议事会”等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
例如,某村创新“党建+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党员担任网格长,定期走访排查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此外,党组织可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党建的引领,让乡村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治”。
五、党建铸魂:夯实组织保障“压舱石”
高质量党建离不开制度保障。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乡村振兴实绩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的严肃问责。同时,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通过“田间课堂”“线上学习”等方式提升能力素质,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此外,需强化资源投入,确保基层党组织有经费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平台干事。通过财政倾斜、社会捐赠、集体经济反哺等途径,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结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高质量党建是贯穿其中的“红线”。从产业振兴到生态保护,从治理创新到文化传承,党建的引领作用无处不在。唯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才能凝聚起亿万农民的智慧和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让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的沃土、生态宜居的家园、文明和谐的净土。
(宣汉县委组织部 胡鹏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