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阳将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与洛阳‘三农’工作紧密结合。”7月18日,洛阳市副市长李刚在接受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专访时说,洛阳将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锚定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洛阳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要求,深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1363”工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贯穿一条主线。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示范区+发展组团+若干村庄”发展模式,建立竞争性机制,每年重点建设10个集中连片示范区、25个发展组团、200个左右村,通过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一体推进、人居环境分批改善、治理水平全域提升,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扛稳三项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左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三农”领域稳定,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突出六个重点。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展绿色杂粮、中药材、优质林果、食用菌、肉牛奶牛等5大优势特色产业和高端民宿集群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排水一体化设施统管统护,全域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统筹布局农村商业体系、物流体系、能源体系和新型基础设施;分批改善人居环境,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和乡村面貌;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服务体系;全域提升治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开展常态化推进“三清两建”,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大数据”,巩固拓展乡里中心功能,推进可持续运营;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户财产性收益。
强化三大支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建强中原药谷科创平台;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对接上级资金,深化农村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健全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持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