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18年3月末,河南洛阳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为57.7亿元,较年初增长129%,直接或间接带动近10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发展。金融扶贫步步为营的背后,是金融助力产业发展、打造“三位一体”金融扶贫体系、凝聚政银扶贫合力的“组合拳”。
截至2018年3月末,河南洛阳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为57.7亿元,较年初增长129%,直接或间接带动近10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发展。金融扶贫步步为营的背后,是金融助力产业发展、打造“三位一体”金融扶贫体系、凝聚政银扶贫合力的“组合拳”。
金融助力产业发展
位于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的佳嘉乐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打卡上班。高大仓房里的一根根菌棒,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一个月能拿2000元,又在家门口上班,方便得很。”该村3组村民范小霞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作为洛阳金融扶贫试点项目之一,2016年7月,汝阳县人民政府与洛阳佳嘉乐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5亿元,在汝阳县合作建设汝阳县食用菌扶贫分布式基地项目。根据协议,该项目将建设100个分布式食用菌种植基地,内设1000个四季生产的恒温香菇大棚,总占地面积2000亩。
佳嘉乐企业负责人给《金融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10个标准恒温大棚就可为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不少于25个工作岗位。按照每个岗位月平均工资不低于2000元、每年提供的务工时间不少于10个月计算,该项目所建的1000个标准恒温大棚,可以带动2500户9000人左右实现稳定脱贫。
如此大手笔的扶贫项目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今年一季度,人民银行洛阳市中支积极争取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额度共计5亿元,向全市法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4.23亿元。目前,扶贫再贷款已覆盖所有贫困县和非贫困县,金融机构使用人民银行再贷款余额达27亿元,使用量居河南省前列。
同时,人行洛阳市中支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活再贷款,通过创新“脱贫助力贷”“美丽乡村贷”“能人帮扶贷”等信贷模式,加大对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支持力度。
打造“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体系
今年以来,人行洛阳市中支把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体系。
据统计,截至2018年4月末,洛阳市金融机构累计对69个村13.4万户农户进行普惠授信,授信总额为41.7亿元,其中向3362户贫困户授信7.1亿元;已发放贷款1.7亿元,其中向1020户贫困户发放贷款8668万元。
此外,人行洛阳市中支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扶贫提供坚实保障,依托各县金融扶贫服务组织,成立信息采集指导小组,构建信息跨部门采集、更新长效机制,在全辖全面建立起农村信用体系。通过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为全面开展“信贷+信用”普惠金融工作打好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已征集、保存105.2万户农户信用信息,其中包含12.3万户贫困户信用信息。依托系统的评价功能,各县(市)政府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活动,已创建“信用乡镇”11个、“信用村”302个、“信用户”34.7万户。目前,洛阳各县(市)已完成了所有贫困户、贫困村的信用评价工作。
凝聚政银扶贫合力
洛阳市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凝聚政银扶贫合力。截至目前,该市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为2.41亿元,其中6个贫困县资金池达1.95亿元。
财政贴息政策的有效落地,进一步撬动了扶贫信贷投放。据介绍,洛阳市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县级财政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做到应贴尽贴;对带贫企业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县级财政根据带贫企业带动贫困户数相对应的额度,按照年利率2%进行贴息。截至目前,洛阳市拨付小额信贷财政贴息资金163.1万元。此外,在人行洛阳市中支的指导下,伊川县、汝阳县、栾川县已设立小额信贷临时周转金共计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