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百业,农民群体中历来不乏多行业的能工巧匠,甚至涌现出不少大师级人物。农林牧副渔、产销储运加,从大农业视角看,亟须培育乡村工匠、传承工匠精神,蕴蓄匠心、精铸匠品。
品牌兴则农业兴,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品牌化离不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农民百业,农民群体中历来不乏多行业的能工巧匠,甚至涌现出不少大师级人物。农林牧副渔、产销储运加,从大农业视角看,亟须培育乡村工匠、传承工匠精神,蕴蓄匠心、精铸匠品。
匠心出匠品,匠品才能使品牌持久有内涵。“豫农优品”是我省倾力打造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首批名录有377家企业717个优质农产品上榜。根据规划,到2026年,力争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150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为可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2023年7月31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印发的《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豫农技工”品牌。《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在刺绣印染、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陶瓷烧造等领域,认定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大师,设立一批名师工作室和大师传习所。
我省是农业大省,又有着厚重的农耕文化,广大乡村各种能工巧匠藏龙卧虎。在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新征程中,发现、培育乡村工匠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不但省级,各市县也开展了乡村工匠的培育和认定工作。
乡村工匠在开创新业态、拓展品牌链条、传承传统技艺、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乡村工匠和乡村建设工匠的认定、统计口径等方面有必要统一牵头部门,增强权威性。再比如,乡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传统技艺的比较少,传承上存在青黄不接问题。应正视并克服困难和问题,让工匠精神更好地在品牌农业建设中发扬光大。
(成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