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行动背景
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是激活县域经济活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今年1月份,省委作出“四高四争先”决策部署,将培育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作为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安排部署,促进我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省农业农村厅研究起草了《行动方案》。
二、总体考虑
《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加快农业农村资源开发,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集群,为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方案》聚焦粮食、畜牧渔业、油脂油料、特色果蔬、乡村农文旅、乡村商贸流通服务等6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小麦、玉米、红薯、生猪、肉牛、奶业、渔业、花生、大豆、特色油料、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药材、乡村特色手工艺、乡村文旅、乡村商贸物流、乡村服装加工贸易等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分级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十亿元产业镇(乡),推动实现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链式集群形成新格局、产业生态呈现新局面、联农带农富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了5项推进措施。一是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能级。包括打造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发展设施农业。二是做强龙头企业,丰富市场主体。包括分级培育“链主”企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新型组织形态。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增强发展动力。包括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资源下沉乡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提升质量标准,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包括建设区域公用品牌矩阵、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豫农优品”“美豫粮油”天下行活动。五是突出联农带农富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包括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行动方案》主要任务高效实施,明确4项推进机制。一是推动链式发展。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由分管省领导担任总链长,省直相关部门分别为链长责任单位,负责组建工作推进专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强化分级指导。省、市两级负责加强业务指导,促进政策有效衔接。县级负责加强统筹,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方案+图谱+清单”制度,将乡村富民产业链培育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四是健全协同体系。分链组建或完善行业协会,分集群组建产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提出5项保障措施。一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二是优化资金供给。用好相关行业资金,用足用好增量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支持条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设立乡村富民产业基金。三是加强用地保障。制定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政策措施,在符合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要求基础上,依规对设施农业用地、产业项目用地等给予重点支持。四是搭建服务平台。鼓励探索建设乡村富民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供需信息。五是强化氛围营造。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探索丰富发展路径举措,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