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这样的精准扶贫在人类扶贫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汤敏表示,到2020年,按照目前的贫困标准,让所有人都脱贫完全可以实现。绝对贫困解决后,剩下的就是要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
在“2016新华网思客年会”上,国务院参事汤敏接受思客专访。新华网张昊 摄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如今要决战贫困关键就在于精准扶贫。精准,意味着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因贫施策。12月3日,在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2016新华网思客年会”上,国务院参事汤敏接受了思客专访,对精准扶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这样的精准扶贫在人类扶贫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汤敏表示,到2020年,按照目前的贫困标准,让所有人都脱贫完全可以实现。绝对贫困解决后,剩下的就是要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如今,现在的扶贫已经到了最难的部分,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汤敏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要调整扶贫思路,一是要摸清哪些是真正贫困的人,摸透真正贫困的原因;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汤敏看来,扶贫先要从教育抓起,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目前多数二三四线城市和贫困乡村的教育质量仍堪忧,好老师留不住,教学资源稀缺。这个时候就要把互联网教育推到一线去,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直接送到贫困地区;三是现在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面对问题慢慢地调整,不会影响扶贫的总体进程。
以下为访谈精彩内容:
精准扶贫在人类扶贫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思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一周年,您多次呼吁精准扶贫应该是“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关注领域。那么您怎么看当前的扶贫工作?
汤敏:
我觉得扶贫工作是长期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的工作。现在世界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美国、欧洲都是因为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特别是他们底层民众生活的恶化造成一些问题。扶贫问题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它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就得要关注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底层老百姓生活的情况。市场经济有很多优点,高效率、能够提供大量的产品,但它也有市场的缺陷,缺陷就是它的“马太效应”非常严重,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在推行市场经济,在推行整个改革里头,我们要尽可能减少“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问题,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目标是到2020年,要让每个人或者绝大部分的人口脱贫。虽然我们的标准还很低,也就是基本上能够不愁吃、不愁穿,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财富积累的阶段,所以集中精力解决贫困问题,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政府的这种扶贫模式也是非常积极的。
另外一个是精准扶贫模式。人类社会扶贫也谈了几百年了,但真正地像中国这样的精准扶贫,把在全国范围内每一个贫困户都找出来,分析他致贫的原因,对每个人脱贫的方式做一个规划,这个可能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说“空前”是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英国的济贫法只是一般性地帮助穷人,谁都能有一碗粥喝而已,而精准扶贫是把每个贫困户都找出来,这是从前没有过的。说是“绝后”,是因为有可能未来也不会再做了。到2020年以后,我们把绝对贫困都解决了,那是不是没有扶贫的任务了?我们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这个相对贫困是永远存在的,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现在也有贫困问题,但是是相对贫困,我们不要把这个贫困越说越大。目前我们还需要解决绝对贫困,动员这么多资源来做的话,估计是最后一次,所以我说是“空前”,也是“绝后”。
汤敏:到2020年,按照目前的贫困标准,让所有人都脱贫完全可以实现。
目前,各地都在快速地推进扶贫工作。对于大部分省市,基本上是到2017年、2018年就能解决这个基本脱贫问题,那么剩下两年干什么呢?就是巩固、收尾、验收,这些应该来说是“疾风暴雨式”的推动,而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现在各行各业,针对贫困地区的上市公司专门有这个政策,银监会、人民银行叫扶贫专项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优惠条件,扶贫专项款现在都在往下拨。我觉得这个形势非常喜人,像很多的民间机构、企业也都在推进精准扶贫,包括农村的扶贫电商,阿里、京东都在做,这些都创造了条件。应该来说,2020年按照目前的贫困标准,让所有人都脱贫完全可以实现。让所有的人都脱贫,但后面还有低保兜底的一批人不可能是这种“造血式”的扶贫能帮助到的,那这部分人也有一个低保线来解决,但我们现在的低保线还低于贫困线,这些拿到低保的人也没有完全脱贫。现在我们很快就要把低保线提高到跟扶贫线一样,只要拿到低保实际上就能脱贫。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我们能生产生活,另一部分我们要设立一个兜底的机制,最后把这批人通过兜底方式来解决。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
思客:
那么您认为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哪些难啃的“硬骨头”?您觉得精准扶贫工作如何来更好地推进?
汤敏:
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呢?一是我们现在扶贫已经到了最难的部分,我们常常说要“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其实到九十里的时候才到一半,最后十里路是最难走的。那么扶贫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今年年底是4000多万人,去年是5000多万人,今年又解决了将近1000万人左右的贫困户,这最后的4000万人中,农村人口不是最多的。有40%左右是因病致贫的,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好的,这个最后得通过低保的方式,比如说从加大对贫困户的工作医疗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部分是在偏远地区的贫困户,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本来就处在一个不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崇山峻岭但是又不能搬迁,因为偏远地区是需要守边防的,也关系到保护我们领土完整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贫困户从人类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搬迁下来后,土地、生产生活都有问题,所以这部分人还得要特别帮助一下。但是像这些特殊的人群,可能我们要结合特殊的办法来做。比如说,现在精准扶贫一个概念就是一定要帮到具体的贫困户,现在很多地方有很多探索,比如说扶贫贷款,把这个贷款给这批人或者这个贫困农户,但是这个农户已经没有生产能力了,或者他家里有病人,或者他本身有一些残障,又或者他在那个地方连生产条件都没有,把这些钱给他,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各地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把这些钱给一些企业,比如给一个龙头企业,它可以把这个人雇来,也可以不雇,但是这个企业赚的钱拿一部分去给他,等于用了贫困户贷款的额度,那你要给贫困户一定的收入,这也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加上贫困户自己的努力,再加上额外的补助,他就可以脱贫了,我们目前也在做这样的工作。
二是脱贫要做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脱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叫做贫困不传代,现在贫困不传代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下一代不贫困。但是现在的情况下,往往是贫困户的下一代还是贫困户。为什么呢?贫困户下一代的教育肯定比他的父辈好,但教育质量还是相对较差的。现在我们贫困地区学校建得比较不错了,但是老师水平差得很远,那么,这些老师教育学生的水平就会相对比较差。这就导致贫困户的子女可能考不进很好的学校,有可能在读完初中以后就辍学了,所以他尽管他得到的教育比父辈多,但相对还是社会底层,这就导致我们贫困户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这个现象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有,所以我们在扶贫中一定要关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要把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提高,但这个又是最难的。因为从硬件角度说,希望工程建一些学校基本上做到了,但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要派很多优秀的教师长期在贫困地区教学很难。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村小教学点,一个村里十几个学生,就一个老师,那教学质量能好到哪去?
那怎么来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做各种各样的试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直接送到贫困地区,比如说我们三年前就开始做试验,人大附中是中国最好的学校,把它的课通过网络直接送到贫困地区去,200多个乡村学校都在试验,效果非常好。但现在的情况是,先进的教育资源往往是到先进大城市的学校去,然后再慢慢向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最后才到农村去,慢慢地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差距已经拉开。所以这个时候就得把互联网教育推到一线去,而且要率先、重点地推到一线去,否则解决不了贫困传代这个问题。教育一旦落伍,是影响几十年的,现在虽然在做这个工作,但是投入还不够,关注还不够,我觉得教育是扶贫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三是扶贫问题现在也有一些急功近利,因为一旦变成运动式的任务后就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投入浪费比较大,有的地方贫困数据造假等情况都存在。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先把它做出来,然后再慢慢地调整。总的来说,中国的扶贫是空前绝后的,一定能够在历史上记下一笔,给全世界非常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