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全市还有6个贫困县、399个贫困村、19.3万贫困人口。按照规划,今年要完成4个贫困县摘帽、291个贫困村和10.65万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还要完成20497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圆满“收官”。这也成为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分量最重的“军令状”。
当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总攻期。如何一鼓作气、攻城拔寨?18日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第七次推进会议,通报战况、排兵布阵,动员全市上下认识再深化、能力再提升、作风再过硬,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总攻战。
2017年:交出喜人“成绩单”
2017年,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成果。全市115个贫困村、10.4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偃师、洛龙、伊滨、高新4个(市)区实现整体脱贫。在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综合评价为“好”,位列全省第4,较上年上升2个位次。
会议对全市70家先进单位和79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产业支撑更有力2017年,全市实施到户增收、科技扶贫项目362个,带动贫困群众1.86万户6.8万人。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42.7兆瓦,带动贫困群众3.64万户12万人。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732个,带动贫困群众7.76万户26.2万人。谋划建设12个沟域经济带,带动贫困群众9090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2.9万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基础保障更完善2017年,贫困村动力电、户户通电实现全覆盖,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92个贫困村6.02万人,665个贫困村开通班车。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13所,培养全科教师432人,实现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改造贫困户危房6313户,基本实现不落一户、应改尽改。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21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建成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22个,安排托养重度失能残疾人430名、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300多人。
●攻坚合力再凝聚2017年,投入扶贫资金36.34亿元,同比增长46%。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7亿元。实施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258个,完成投资21.4亿元。实施社会化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1291个,募集社会资金1.32亿元。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134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36个贫困村,投入资金5亿元。
2018年:立下总攻“军令状”
目前,全市还有6个贫困县、399个贫困村、19.3万贫困人口。按照规划,今年要完成4个贫困县摘帽、291个贫困村和10.65万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还要完成20497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圆满“收官”。这也成为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分量最重的“军令状”。
●抓产业拔穷根今年,我市将在产业扶贫上狠下功夫,突出抓好2321个产业扶贫项目,持续增强产业带贫能力。其中,4个拟脱贫县产业项目要在6月底全部建成。
●抓搬迁挪穷窝今年是我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收官”之年,要搬迁安置20497人,占全省搬迁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全市76个搬迁安置点正加快建设,拟脱贫县要在6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9月底前搬迁入住,其他县9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2月底前搬迁入住。
●抓保障兜住底今年,我市要大力推进健康扶贫行动,积极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撑起“健康保护伞”。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5月底前建成110个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全面完成省定危房改造任务,4个拟脱贫县要在9月底前实现危房清零。
●打基础补短板今年,各地要对照脱贫攻坚指标体系,认真查漏补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交通方面,要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在安全饮水方面,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长效机制。
●强党建增动力今年,各地要以“河洛党建计划”全面进步年为载体,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扎实推动抓党建促脱贫。同时,各地要在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功夫,借鉴偃师脱贫典型模范、宜阳“自主脱贫奖”、孟津“十大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与党委、政府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洛阳晚报记者 白云飞 李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