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市场学会、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山乡巨变”策源地、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建设区——湖南益阳赫山区联合发布了《乡村振兴蓝皮书: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2024)》。
10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市场学会、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山乡巨变”策源地、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建设区——湖南益阳赫山区联合发布了《乡村振兴蓝皮书: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2024)》。
该蓝皮书指出,应从四方面推动乡村创业创新发展。
第一,优化创业创新政策。一是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公共服务费、生产资料费和资源使用费等费用。保障电力的持续不间断供给。二是加大财政和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创业门槛。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减税降费政策、简化经办手续等手段来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支持。三是发挥“互联网+创业服务”的优势,提高返乡创业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推送相关创业信息,畅通物质要素和信息要素流动,拓展创业农民工创业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加强高校、研发机构与企业关于科研资源与成果的交流合作。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传统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业环境,建设返乡创业基地,兴建电子商务示范园,优化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为创业者提供产业集聚的基础支持,鼓励农业企业主导创建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或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和科技服务机构,以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快速推广应用。
第三,加大对创业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和企业,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同时在税收、水电取暖费、厂房租金等方面予以适当减免,以降低创业成本。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可利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筹集的资金予以支持,解决项目建设中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鼓励商业银行等机构开展创业创新贷款业务,银行机构在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删减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要针对农民在创业过程中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实际情况,降低信贷门槛,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三是鼓励小微金融持续向农村投入,推动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的创业创新项目倾斜,解决乡村创业创新短平快资金需求。四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与银行共担信贷风险,以此撬动信贷资金的积极投放,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多种类、多渠道资金支持。
第四,培育提升创业创新技能。优化创业技能培训服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创新能力。首先是发展农村双创教育培训,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充分结合社会资源,增加培训资金投入,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其次是拓展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模式。运用培训机构面授、远程网络互动、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来增加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特别需要优先保障相对贫困地区农户的远程就业技能培训。再次是注重培训质量,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培训团队增加培训师资力量。最后是根据产业结构和产业技能需求,及时解决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激发农民工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利用集中培训,为创业创新的农民工提供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提高其在创业过程中运用理论、落地实践的能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徐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