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强乡村全面振兴“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系统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建强乡村全面振兴“桥头堡”。
夯实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来落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结合新时代以来农村地区出现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结构优化、组织形式转型等新特点,进一步围绕组织设置、阵地建设、基础保障、作用发挥等要求,着力解决力量不足、能力欠缺、动力不够等问题,补齐基层治理工作短板。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合作社、企业之中,实施“万企兴万村”联建行动,以“支部+党员+农户+企业”的模式,带动农民走好稳定增收、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建强骨干队伍。“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干部”,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选优配强与派驻帮带相结合、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典型带动与后进整顿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能力过硬的村支部书记队伍。要注重从农村优秀中青年中发展党员,注重把优秀党员和群众培养成后备干部,注重将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之中,组织到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思践悟、淬炼成钢。要建好用好乡土人才信息库和需求库,千方百计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大力支持“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扎根农村创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激发内生动能。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实践的主体,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数治为支撑、网格为底座,不断探索构建“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发挥党员联户作用,健全党群议事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参与村域治理中增强主体责任意识。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健全培养体系,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开设“田间课堂”、开办“农民夜校”等,大力培育符合当下与未来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帮助他们做好前景分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致富本领,争做新农业生产的继承人与开拓者,把乡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文明。
凝聚强大合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注重用足用好工商资本下乡、人才下乡、技术下乡、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加强乡村全面振兴的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也要注重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权责清单,优化精简考核体系、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基层干部把蕴藏的潜能释放出来,汇聚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