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4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在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达到了3274万人,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代睿
7月24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在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达到了3274万人,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图片来源:国新网
韩俊表示,当前全国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连续3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现在这些脱贫的人口最重要的收入还是靠打工。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是14051元,到2023年已经增加到16396元,增速持续超过了全国农民增长的平均水平。
“现在到脱贫地区去看,这些年以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包括在过渡期,基础设施改善是很大的,村庄的面貌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韩俊说。
他强调,下一步,将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想更多办法,让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成效更可持续。将健全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点是把好两头、抓好“一进一出”。
“进”,就是加快建立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测识别的效率,这方面可以更好地用一些大数据,减轻基层负担。
“出”就是要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的风险,精准落实一些帮扶措施,这些帮扶措施有些是兜底式的,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必须要兜住这个底,有劳动能力的就要通过开发式帮扶措施,让他就业创业、发展生产等,增加收入。
“总之,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已有60.4%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风险,其余的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今年新识别的48万人也得到了针对性的帮扶。”韩俊说。
对于发力强化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韩俊还表示,产业方面,保持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要稳定在60%以上,根据脱贫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就业方面,目前务工收入占到脱贫群众收入的68.7%,这方面要用好劳务协作、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千方百计拓展脱贫人口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确保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