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2月1日从2017年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的低保金获得适度提高......
中国网2月1日讯 记者2月1日从2017年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的低保金获得适度提高,仅2017年各级财政支出该部分的费用就达到2304亿元。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上年分别增长9.4%和14.9%。全国所有县(市、区)建立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过程中,民政部门承担的是十分重要的兜底保障责任。”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说。
去年,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帮助76万名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落实监护措施、18万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落户、1.6万名失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民政部门已报请国务院出台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老人关爱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
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同比增长7.8%,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型养老设施同比分别增长41.3%和22.9%。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启动,4万余家养老院得到排查整治,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同时落实了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000多万残疾人,并积极推进残疾人的社会救助。
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慈善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政府救助的补充力量,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兜底力量,仅2017年,慈善组织接受的社会捐助就在500亿元以上。民政部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号召全国性和省级的社会组织带头,重点参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等工作,部署全国性的社会组织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此外,2017年我国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村霸”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全面启动,全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16.4万个。全国性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社会组织涉企收费得到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改革任务完成过半,引导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强力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实,帮助退役士兵解决实际困难,退役士兵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累计普查地名1400万条。对全国救助和托养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实施“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00多万人次。
高晓兵说,下一步民政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民政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不遗余力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聚焦“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更具针对性的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项目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重点引导全国性的社会组织和省级社会组织参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引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围绕脱贫攻坚开展志愿服务,加快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的计划。
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的认定办法,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完善相关制度,努力降低因病致贫返贫、因灾致贫返贫的几率。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工作,推动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农村留守老人的动态信息管理、定期探访制度,推广邻里互助和为老志愿服务等活动,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的高龄护理服务补贴制度,落实残疾人的两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