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洛阳市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实施“百镇千村千队千业”工程,利用全市近千个驻村工作队、各级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等力量,对全市巩固成果任务重的百镇千村实施产业帮扶,推进帮扶县、帮扶村产业发展,实现“百镇兴旺、千村振兴、万岗致富”。
今年以来,洛阳市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实施“百镇千村千队千业”工程,利用全市近千个驻村工作队、各级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等力量,对全市巩固成果任务重的百镇千村实施产业帮扶,推进帮扶县、帮扶村产业发展,实现“百镇兴旺、千村振兴、万岗致富”。目前,已有1000个以上行政村都有1个以上的主导产业,资产规模达到14.5亿元。
一、坚持科学谋划,精准实施项目。各驻村工作队深度参与帮扶村产业发展,结合村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原有产业优势,盘活现有资源,深化产业链条延伸,着力在“土”上做文章、在“特”上下功夫、在“产”上谋突破,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推动南部生态区4个县发展中药材、肉牛奶牛、食用菌、高端民宿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推动环都市区5个县区发展特色果蔬、绿色杂粮等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引导推动都市核心区6个区发展精品果蔬、休闲采摘等产业,不断增加亩均效益;引导推动嵩县、洛宁、宜阳、伊川等6个养牛大县完善产业规划、创新养殖模式、构建服务体系,增强抵御市场冲击能力。目前,全市驻村工作队发展产业项目1163个,其中特色种植产业项目426个、牛羊养殖项目71个、民宿研学项目54个。栾川县砚台村驻村工作队成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乡贤人才”形式的村级自营组织,将蛋雕传统手艺与童话主题有机结合,开发一系列具有砚台特色的蛋雕伴手礼,实施云海间露营地和汽车旅馆项目,有效带动群众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将砚台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村。
二、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各驻村工作队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的部署要求,围绕绿色杂粮、肉牛奶牛、食用菌、中药材4条产业链持续扩规模、补链条、强加工,构建主导产业明确、特色优势明显、带动能力显著的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各驻村工作队依托洛阳农业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需求,打造平台载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规模经营适度、产业链条完整、品牌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全市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分别达到101万亩、105.3万亩和1.63亿棒,其中,有201个驻村工作队发展特色种植9万亩,占比全市的8.9%;49个驻村工作队发展中药材种植2.9万亩,占比2.85%;74个驻村工作队发展食用菌种植0.4亿袋,占比26.5%。河南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依托单位优势,在汝阳县设立“甘薯脱毒工程中心”“红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红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持续培育汝阳红薯“绿色食品+地理标志”特色品牌,为汝阳县香菇特色种植研发新品种,为辣椒种植做技术指导,打造“富硒辣椒”品牌。二是强力推进牛羊产业发展。各驻村工作队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家庭农场等经营方式,用活“托牛所”模式,引导散养户“退村入所”,通过集中托管代养牛增强群众参与度,带动群众增收。全市牛饲养量达35.59万头,羊饲养量160万只,带动3.2万个农户参与养殖。其中,有101个驻村工作队发展养牛4.9万头,占比14%;97个驻村工作队发展养羊21万只,占比13%。嵩县邓岭村驻村工作队,向帮扶单位河南中烟公司申请35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发展种牛养殖产业,陆续引进夏洛莱、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品种牛100余头,以租金的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三是推动高端民宿集群产业发展。各驻村工作队抢抓农文旅融合风口,立足高端定位,突出连片集聚,重点打造沿黄片区、伏牛山高端民宿片区,推进民宿产业提升服务,打造特色民宿品牌。全市共谋划实施乡村民宿集群29个,共有重点发展的乡村民宿459家、客房7692间、床位1.3万张,其中,有45个驻村工作队发展民宿140家,占比23.95%。栾川县面向全国推出“绿水青山合伙人”招募令,各驻村工作队大力实施“百村千宿”招募计划、“老屋拯救”计划,吸引200余个专业团队前来投资考察,白秫沟通过与隐心谷项目签订民宿租赁合同,村集体2022年获得分红收益25万元。四是精准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各驻村工作队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紧盯市场需求,坚持以实现技能就业为导向,扎实做好由持证到就业的衔接,持续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全市已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16万人次,其中,全市832个驻村工作队完成培训3.8万人次,占比38%,带动就业3.3万人。伊川县袁庄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县人社部门邀请专家为群众培训果树、中药材种植、养殖等生产技术,提升就业技能,为村中劳动力争取外地优质企业劳动岗位500余个,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三、实施消费帮扶,带动群众增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全市开展“消费帮扶进千村”行动,通过“国家832平台”、全国电商平台,以及各级帮扶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推进“洛产洛材”产品扩产增销,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帮助消费农副产业10.5亿元。一是拓宽消费渠道。利用“国家832”平台,把有资质的企业、有保障的产品推荐到832平台,争取中省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洛产洛材”产品;鼓励全市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财政预算,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的方式,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洛产洛材”产品;各级工会优先采购帮扶地区产品作为慰问品或职工福利。目前,832平台已累计销售洛阳地区农产品6000余万元。二是调动帮扶力量。积极发挥中央帮扶单位力量,把洛阳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利用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等21家定点帮扶单位以及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资源优势,扩大“洛产洛材”产品采购和帮助销售;组织动员市县帮扶单位带头参与“消费帮扶进千村行动”,鼓励设立帮扶地区产品直销点或特色超市;推进“洛产洛材”产品进中央机关、进高铁、进民航、进高校、进食堂,扩大“洛产洛材”产品在全国和全省的影响力和销售量。目前,各级帮扶单位已采购销售产品4.5亿元。三是线上线下联动。整合全市940个驻村工作队所在村农产品,打造“千队千村”农产品统一销售模式,带动农企、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打造本地特色产品品牌,加强与京东、拼多多、淘宝、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洛阳嗨团、洛阳农播等10余家有影响力的线上销售平台合作;完善快递服务网络下乡全覆盖,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调动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和帮扶地区产业持续发展。目前,已完成销售4亿元。四是挖掘社会资源。鼓励扶贫基金会、乡村振兴促进会、职业技术培训协会、现代农业产业化协会等89个社团组织及200余家会员单位、爱心企业“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洛产洛材”产品。目前,已完成消费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