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是全国“三农”工作的缩影和典型代表,做好河南的乡村振兴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河南是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是全国“三农”工作的缩影和典型代表,做好河南的乡村振兴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扛起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积极主动谋划,强化协调调度,用足用好政策工具,提升政策传导质效,引导金融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贷投放和服务优化,贡献强有力的金融力量。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9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1740.3亿元,同比多增750.8亿元。
党建统领彰显“头雁”担当
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年度重点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压茬接续推进,在前期已制定《关于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基础上,今年先后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2023年外汇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前瞻性地提出35条具体支持措施。同时,及时召开窗口指导会、工作推进会,要求全省金融系统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创新接地气的金融产品,精准支持乡村振兴市场主体,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领域。
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内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行领导分别带队,先后到驻马店、周口、南阳、三门峡等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业大市调研和督导,探寻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破题路径。为强化上下贯通,该行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工作基础,开展试点攻坚,创建“1+3+N”重点信贷业务试点专班工作机制,即:由1个市分行牵头,3个其他市分行配合,建立工作专班,力争探索形成N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典型案例。
在这一机制带动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在河南遍地开花。人民银行濮阳市分行创新“兴村富民贷”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相关做法被积极推广;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联合有关部门选派60名金融系统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金融副乡(镇)长、金融专员,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精准度;人民银行信阳市分行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发放贷款贴息、财政资金调存等举措,激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积极性;人民银行安阳市分行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组,统筹金融、财政、产业、人社等资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撑。
聚焦重点守牢粮食安全
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河南聚焦种业强省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打好粮食安全攻坚战。
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金融支持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聚焦“中原农谷”种业基地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支持“中原农谷”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指导人民银行新乡市分行制定《新乡市金融支持“中原农谷”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实施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系列措施,助力打造种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高地。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督促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对接粮食种植、收购、储存、深加工以及农机装备等农技领域的融资需求,多措并举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聚焦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有重点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管网等工程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类贷款余额160.3亿元,同比增长26.6%;1至7月,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向“中原农谷”相关领域投放贷款163.9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再贷款、再贴现限额方面优先满足、全额满足乡村振兴领域资金需求,为‘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等重点涉农项目建设持续提供低利率央行资金支持。”今年8月初,在省级金融机构支持“中原农谷”项目建设政金企对接会暨集中签约仪式上,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激活产业夯实振兴基石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金融资源如何与当地的“土特产”资源融合?金融产品如何更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日,《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了豫西黄河岸边的三门峡市渑池县,在享有“中原花椒第一村”美誉的坡头乡不召寨村,3000余亩花椒正值采摘季,一簇簇火红的花椒挂满枝头,阵阵椒香扑鼻而来。
村民王自发和家人顾不得炎炎烈日,正忙着晒花椒。“今年气候好,种的20亩花椒基本没有遭啥灾,前几年贷款种花椒算是做对了。”一家人个个汗流浃背,难掩丰收的喜悦。王自发说的贷款,是当地农商银行针对渑池县发展花椒产业推出的信贷产品“花椒贷”,该信贷产品免抵押、免担保,最高可发放信贷10万元,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专门面向种植花椒的农户。
近年来,渑池县根据地方土壤、气候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两椒一药”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在金融助力下,渑池县“两椒一药”种植面积超过47万亩,小小的花椒、辣椒、丹参成了父老乡亲致富路上的“摇钱树”。同为豫西山区的卢氏县,当地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引导下,围绕县域食用菌、中药材、林果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创新推出“香菇贷”“连翘贷”“核桃贷”“民宿贷”等一系列信贷产品,并为产业链上的菌种培育、食品加工、中药制剂等市场主体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6年末的17家和300家,分别增加到目前的52家和3330家。
南阳市内乡县围绕“生猪养殖”做文章,不断拉长产业链,有力的金融支持发挥了“补链强链”作用。人民银行南阳市分行累计提供77.4亿元再贷款,支持内乡农商银行等机构围绕核心企业牧原集团打造基于大数据的生猪线上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以订单合同、应收账款、存货单据为质押,为链上企业提供全流程的线上信贷支持。该模式运行至今,已累计为链上28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17.6亿元。
上述3个县种植、养殖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背后,是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长期以来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持续用力。该行引导全省金融机构瞄准“基于一方水土”的乡土资源,针对各县、乡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精准化开发适合当地特点的小型加工、果木种植、土特产加工、农家乐等特色产业贷,大力支持水果、茶叶、预制菜、畜牧养殖、特色功能食品等产业发展,助力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瞄准农业特色产业,支持了兰考蜜瓜、淅川金银花、泌阳县夏南牛等81个产业园区及产业融合项目,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相关领域贷款193.4亿元;河南农信系统强化对优质小麦、花生、芝麻、中药材、红薯等10多种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7月末,在全省累计投放特色农业产业贷款742亿元。
有效引导用好政策工具
夕阳余晖下,河南长垣市丁栾镇官路西村,一派宋代风格的古村落画卷展现于游客眼前。
长垣市是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尤为突出。人民银行新乡市分行坚持问题导向,引导长垣市支行与地方政府合力推出长垣“美丽乡村贷”。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筛选推荐各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作为借款主体;长垣市政府统一确定惠民担保公司和部分优质民营企业作为担保主体,为每笔“美丽乡村贷”提供担保增信;人民银行新乡市分行向长垣农商银行一次性综合授信6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助力降低融资成本,形成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再贷款+金融”的发展模式。截至7月末,“美丽乡村贷”余额14亿元,惠及长垣辖区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401个行政村。为充分发挥政策工具“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还建立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季度评估通报机制,定向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329.5亿元,同比多投97亿元。
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不仅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领域,而且体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针对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等,督促金融机构用好原扶贫再贷款展期政策,有重点地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投放力度,增强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助力守住不发生整村整乡返贫的底线;针对全省34个大别山、太行革命老区县,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和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推动金融资源向革命老区聚集,助力实现“两个更好”目标。上半年,全省金融精准帮扶贷款新增172.6亿元,同比多增34.1亿元;全省34个革命老区县各项贷款较年初新增670.6亿元,同比多增19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