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5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永秀智库、中国经济出版社主办,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城乡发展报告2017——水平评价与精准扶贫》发布会暨第六届城乡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北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12月15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永秀智库、中国经济出版社主办,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城乡发展报告2017——水平评价与精准扶贫》发布会暨第六届城乡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经济出版社、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政府政策研究室、陕西省统计局以及陕西市县的相关负责人,同来自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发布会和论坛。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中国经济出版社副总编霍宏涛分别致辞,陕西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杨三省和西北大学领导共同为“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揭牌。作为平利县整体精准脱贫的支持单位,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白永秀教授和平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芳共同签署了《平利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合同。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丰华副教授发布了“2015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指数”及对易地移民搬迁的精准扶贫综合效益的评价。
《中国城乡发展报告2017——水平评价与精准扶贫》显示:2015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呈金字塔形分布,城乡一体化水平高的省份相对较少,水平较低的省份则相对较多。这种分布状况也反映了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来看,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呈现由东部到西部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东北地区处于中低水平。报告还就精准扶贫这一当前城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创新地提出了测度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效益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中西部四省份的精准扶贫和异地移民搬迁特色模式进行了剖析。
在城乡发展高层论坛上,陕西省政策研究室主任杨三省、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任宗哲、陕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光、陕西省委农工办原主任郑梦熊、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任保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玉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韩文龙、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海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何得桂等分别就“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农地三权分置、“塘约道路”模式、脱贫攻坚质量等问题做出了主题发言。
报告发布环节及城乡发展高层论坛环节由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管理处处长吴振磊副教授主持。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杨三省表示,十九大报告将三农问题归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以往政策的总结、对理论的提升。他提出,要用工业化的标准发展乡村现代农业,农产品实现效用和安全绿色,用工业的技术水平武装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用工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管理。
郑梦熊认为,中国当下正在推动农村脱贫攻坚宏伟社会发展工程以及城乡教育一体化杰出构想,这将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振兴乡村的动力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提升和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质变、农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任宗哲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将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党一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的再延续,更是党对城乡关系认识的进一步理论升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等融合起来,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统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
任宗哲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是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行动纲领。从当下看,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决胜全面小康当然需要振兴乡村。从长远看,则是引导、支持城市资本下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通过振兴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后一点尤为重要,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如果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后果会不堪设想。
任保平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乡村振兴的问题不仅仅是发展问题而是现代化战略转型问题。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问题的历史进程,发展问题向现代化建设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到以乡村为核心的现代化战略;不充分发展问题主要变现为城乡发展不均衡。任保平还提出城乡发展战略的模型理论:延长承包土地实现资本长期投资结构的优化,农业资本家的进入实现两阶级模型向三阶级模型的转变。在三阶级模型中,农业开始有利润,农民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得到以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工资,市场谈判能力得到提升,成为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两阶级模型向三阶级模型的转变使农业进入现代化,最终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
白永秀教授领导的西北大学城乡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西部农村反贫困以及易地移民搬迁等问题二十余年来持续进行探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多项对策建议被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和西部多地政府采纳,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