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决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在地化发展。
5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贵州毕节高质量发展纪实》。2020年刚刚完成脱贫攻坚的贵州毕节化屋村,两年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又翻一番,不仅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而且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借鉴毕节的发展经验,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应当成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充分调动生态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口规模优势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指导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让农业更繁荣,农民更富裕,农村更和谐,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要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应当发展生态产业。在不适合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发展与当地条件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农业,从而实现变劣势为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让当地村民因共享收益而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在好的生态环境上发展的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景观农业将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让当地村民能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应当建设美丽宜居的新乡村。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弘扬乡土文化,修葺乡土建筑,在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立足独特乡土风情或少数民族风情为旅游业赋能,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医疗、教育、就业等保障措施,让人才能够流进来,让人才愿意留下去,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决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在地化发展。
(张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