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强则国强,强国必先强农。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让更多青年人扎根“三农”,为建设农业强国倾心尽力,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魏巧。魏巧夫妇的回乡热情其实源于总书记早年在江苏镇江考察时说的一句话“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2017年,魏巧夫妻二人毅然辞去中科院和北大的工作回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
从科研岗位转身向农,无论是源于总书记的勉励,还是深受其知青父亲的影响,魏巧夫妇的选择极需魄力,非有志气者不能决,非有毅力者不能为。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类人才汇聚乡村建功立业,他们有的以农业为职业,秉持更加生态的农业理念,具有更为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懂得运用更具科技感的现代装备。相比传统农民,他们年纪更轻、可塑性更强、发展潜力更大,是乡村振兴沃野上的先锋力量。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策也给予了青年人返乡、赴乡创业的支持与鼓励,一批又一批高学历、有见识、有情怀的“新农人”自愿来到乡村。他们有的从农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农村;有的作为网红,赌书泼茶采菊东篱;有的经营农业,吸纳资源创新营销。江西上饶90后新农人陈开敏大学毕业后回乡自主创业,办农场开网店,成立绿茶非遗制作工坊,打造茶香民宿,不但带动全村种植茶园上千亩,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在有效传承古老手工制茶技艺的同时,为乡村振兴赋予全新内涵;从农学专业毕业的95后南京姑娘华梦丽,因源于父亲与生俱来的对土地的亲近感,带着同学回到农村,不但将自家农场打造成“田园游乐场”,而且与母校合作培育推广优质果苗,免费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农强则国强,强国必先强农。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让更多青年人扎根“三农”,为建设农业强国倾心尽力,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魏巧的对话中指出,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也很大。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无论是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还是越来越活跃的“新农人”,一批批高学历、有见识、有情怀的青年以各种形式回到基层,为农村注入生机与活力,而生机与活力才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与其说他们能够改变乡村,不如说是去更广袤的基层学校,与乡村一起成长,在融入农村的过程中锻造自己,塑造城乡互动、乡村振兴的良好生态。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乡村振兴更离不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浓浓期许,要求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新农村”与“新农人”双向吸引、双向服务,既是城市反哺乡村的帮扶行动,是乡村丰富城市内涵的良性互动,更是新时代新青年秉承袁隆平院士“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的精神,把知识化成热爱,铺在广袤田野上的生动写照!
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 曾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