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公布。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公布。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产业赋能、文化治理等方面出实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组织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杜绝“蜻蜓点水”式调研;从自身做起,克服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真正地为农民办实事。
产业赋能,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引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中,突出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特产”三个字,即各地应依托当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多种农业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具有特色及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从而进一步建立产业,打通产业链条。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就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就能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农村就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农民才有期望、有希望、有盼望。
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树立新风尚。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在加强乡村振兴“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德化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促使乡村治理效能显著加强,农民精神风貌全面提振,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结合本村实际,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的作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农村受众,增加形式多样接地气、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宣传活动;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