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我市全面开展普通高中、中职、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阶段资助,以及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各种资助金近10.8亿元,约50万人次贫困学子从中受益。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扶贫,才能让一个家庭拔掉穷根。
近年,我市全面开展普通高中、中职、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阶段资助,以及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各种资助金近10.8亿元,约50万人次贫困学子从中受益。
贫困家庭高中生,每年人均可获2000元资助
“助学金都打卡上了,一家爱心企业又给送来5000元,秋天孩子上学的大问题解决了!”近日,查到银行卡上的助学金已到位,嵩县库区乡翟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秀娟眉头舒展。
4年前,刘秀娟的丈夫因脑溢血去世。正当她为3个孩子读高中、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一筹莫展时,库区乡中心校校长吴建芳和翟岭小学校长石银望找到了她。他们告诉刘秀娟,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已全覆盖,高中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大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有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经过申请,学校免除了刘秀娟3个孩子的学费、住宿费,每年还发放生活补贴。
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中义介绍,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额从2015年开始调整为人均每年2000元,从去年起又免除了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从2010年至2016年,全市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约2.48亿元,受益学生累计达18.6万人次。
“四免一补”,全省领先
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四免一补”政策,即免学费、免课本费、免初中学生中招报名考务费、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补助家庭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全市城乡中小学生均可享受此政策,全部由政府买单。
“感谢政府帮助,让娃们都能上学!”提起“四免一补”, 54岁的伊川县鸣皋镇贾村村三组村民赵洪森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赵洪森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常年生活不能自理,4个儿子最小的上小学一年级,最大的上初三,一家六口全靠他打零工生活。由于正在进行危房改造,一家人暂住在乡亲家,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好心人捐助的。
去年,赵洪森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家里六口人全部享受低保,每月可领低保费1170元,在初中寄宿的大儿子每学年可领营养餐改善计划补贴800元,以及家庭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1250元;其他三个儿子则免学费、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还能享受每天4元的营养餐补贴。
在赵洪森的暂居地不远,是一座135平方米的新建平房。看着崭新的房子,赵洪森开心地说,今年村里给他们家申请了危房改造,并补助4.5万元,再加上自家兄弟出了些钱,再过一月,全家人就能搬进新房了。
生源地助学贷款圆寒门学子大学梦
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县(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天有不少学生前来办理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这些学生或为高中阶段享受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资助的应届毕业生,或是中职对口升学毕业班建档立卡学生。
截至昨日,今年全市共有3316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研究生申请贷款,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贷款金额达3.05亿元。
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由中央财政贴息,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由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办理,向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发放的助学贷款。其中,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的贷款最高限额为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贷款最高限额为12000元。
按照我省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各级学生资助部门从2013年启动开展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3年至2015年累计办理生源地贷款合同22054份,累计贷款金额达1.7亿元,2016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全市办理贷款学生31124名,贷款金额近2.5亿元。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真正贫困的孩子受到资助,各项资助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资助政策要求的资助工作流程,规范运行,确保国家助学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
(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王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