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在河洛大地已经成为历史,贫困群众既改善了生活条件,更改变了精神风貌,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奔向乡村振兴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河洛大地千百乡村开启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过去的一年,洛阳市按照坚守防止返贫底线,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的“151”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五大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洛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在河洛大地已经成为历史,贫困群众既改善了生活条件,更改变了精神风貌,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奔向乡村振兴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河洛大地千百乡村开启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洛阳市按照坚守防止返贫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大抓手,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的“151”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五大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洛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高位推进持续丰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冬至,晴天微风,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漫山遍野的苹果园被勤劳的果农拾掇得亮亮堂堂。
今年65岁的王学温30多年前在沟岭上种粮,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直到20世纪80年代,果树专家何建业把红富士引入上戈镇,王学温开始种苹果,日子渐渐好起来。去年,仅4亩苹果就让王学温净赚3万多元。在庙洼村,家家户户都像王学温一样,靠着种植苹果攒下些积蓄。“咱庙洼的乡亲们不算穷,但村集体的家不好当。”一位退下来的老支书感慨,长期以来,村集体没有收入,想干事“无米下锅”,全靠向上伸手。
2021年年初,全市村“两委”集中换届,程三星接过了庙洼村当家人的担子。这一年,程三星过得可谓充实,用他的话说:“身子疲惫,心里带劲!”
其实这一年,许多新支书都有和程三星一样的感受:之所以能迅速打开局面、干出名堂,得益于洛阳市委“151”工作部署的落地见效,让千头万绪的工作有了抓手。
所谓“151”工作部署就是坚守“一条底线”、突出“五个抓手”、强化“一项保障”。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防止返贫底线,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围绕“151”工作部署,洛阳市建立了“一组五专班”工作机制,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监督考核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开展。对应五个工作抓手成立五大专班,均由市委常委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承担五大专班办公室职责,负责乡村振兴具体重点工作的开展。各县区也结合工作实际,同步建立“一组五专班”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与此同时,着眼于“151”工作部署,洛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抓手、目标和总体要求。洛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关于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方案》《关于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的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形成了系统全面、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举措务实、保障有力的“2+7”政策体系。
这一年,洛阳市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健全投入保障制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洛阳市政府和省农行签订《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支持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供1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支持洛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据了解,下一步,市政府还将出台金融、供销等专项工作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持续丰富洛阳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盘清家底为全面振兴打基础
冬季,北方农村进入农闲期,而在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张奇庄村,瓜蒌正值丰收,农户们忙得不可开交。
瓜蒌浑身是宝,籽作干果,皮、根皆可入药,一亩地的收成达6000元。这样值钱的瓜蒌,张奇庄村种了1800亩,其中有205亩是集体土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张奇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圣卫感慨道。前些年,他在外做生意,回村任职后,田圣卫没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揭不开锅的“烂摊子”。
“张奇庄村最大的问题就藏在那205亩集体地上。”田圣卫说,过去土地分田到户后,村集体留存了部分土地。村干部工资低,村里便分一些集体地给干部耕种,以做弥补,剩余部分则租给农户。
时过境迁,干部卸任了,地还照样种,农户租金也渐渐不交了,集体地成了“干部地”“自留地”。乡亲们尽管一肚子怨气,但也无人愿意捅破。
其实在广大农村,张奇庄村的问题并非个例。长期以来,村级资产管理混乱,贱租贱卖、非法侵占、债务缠身等问题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洛阳市提出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猛药去疴、亮剑除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收回集体农用地12.6万亩,核减村级债务5962.04万元,化解矛盾14399起。
向“干部地”开刀之后,张奇庄村很快收回了原来分散的205亩集体土地。“在行动中,我们收回的,不仅仅是一份集体资产,更重要的是焐热了乡亲们的心。”田圣卫说。
在“三清两建”集中整治中,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盘活乡村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很快,张奇庄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着手谋划特色乡村产业。田圣卫清楚,搞农业,不能随意上项目,必须招引乡贤能人一起运营。
在一次乡贤座谈会上,回乡探亲的张进昌建议尝试发展瓜蒌产业。多方考察后,大家认定了瓜蒌产业。紧接着,村集体力邀张进昌返乡创业,财政也给予返乡创业乡贤补贴支持。双方约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张进昌对接种苗、技术和市场,合作经营、共同发展。
在构建利益联结模式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自持205亩集体土地的基础上,统一流转农户土地,共计1800亩。平整后,向张进昌成立的瓜蒌种植公司发包。如此一来,村集体除了205亩土地地租之外,还能获得每亩每年100元的服务费;此外,村集体还以闲置建设用地入股,建设瓜蒌加工车间,参与深加工环节利润分红。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
如今,洛阳乡村普遍建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并以此为支撑,政府出资鼓励乡贤返乡创业,参与乡村运营,累计领办各类实体1795个,有力推动了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
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如今,行走在张奇庄的街巷,修葺一新的房屋立面让人眼前一亮。“过去,村集体一片空白,想给群众办事,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田圣卫说。随着瓜蒌产业逐渐步入正轨,让村里彻底摆脱了“空壳”运行的状态。有了“下锅之米”,乡村建设搞得风生水起,张奇庄村也一跃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张奇庄村的蜕变是洛阳千百乡村实施“三清两建”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洛阳在全域所有行政村推行“三清两建”专项治理,盘清了农村的资产,理顺了集体的账头,健全了集体经济组织,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洛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经过整治,广大农村盘清了乱账,治理了乱象,解开了矛盾,理清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政府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搞活乡村运营,推进乡村建设势如破竹。
河洛大地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按照“151”工作部署,全面铺开的乡村振兴实践行动已经在河洛大地千百乡村举旗布阵。
在伊川县,“五清一提”的治理模式,让乡村治理迎来蝶变,乡村人居环境和村民面貌焕然一新;在栾川县,“栾川印象”通过推广“品牌+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为产业帮扶打开新局面,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孟津县,返乡创业吕妙霞用反季草莓辐射带动5000余名农民就业;在嵩县,楚小莉通过对接下游丝绸产业资源创办龙头企业,让漫山桑树成了“摇钱树”;在汝阳县小店镇,“80后”大学生马明盼返乡创业,创办“甜瓜小镇”,被评为“2021年度洛阳最美乡贤”……
去年以来,随着多方努力,推动“151”工作部署落地实施,引领洛阳市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三清两建”工作方面,清资产上,已清收固定资产近4亿元,收回集体资产1.76亿元,收回集体土地、荒坡林地共53万亩;清矛盾方面,排查矛盾纠纷16990起,化解14399起等。
乡贤返乡创业工作方面,洛阳所辖县区全部建立乡贤数据库,共收录乡贤近2.65万名,谋划项目1187个,计划投资317亿元。
乡村运营工作方面,全市选取52个创建2022年乡村建设“精品村”的村庄作为试点,完成运营商招募37个,并从中选取10个左右特色资源优势突出、项目支撑基础较好、村级组织领导力强、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村庄,开展运营商招引工作。
集镇建设工作方面,确定了34个有产业支撑、有就业空间、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镇作为首批试点集镇;建立了233个,总投资189.74亿元的集镇建设动态项目库。
“三变”改革工作方面。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均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占84%。
据洛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洛阳市将结合市委“151”工作部署,以“五个抓手”为重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清两建工作方面,重点以“打”开路,通过扫清“村霸”,起到震慑作用,摸排化解矛盾,营造乡村发展良好环境。乡贤返乡创业工作方面,重点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划包装项目,引导乡贤融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已有的和新建的各类项目提供好支持服务。乡村运营工作方面,重点用好运营的理念、市场化理念和竞争性创建,在打牢乡村建设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对接市场引入资本资源。集镇建设工作方面,重点用好城市建设理念建设集镇,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建强集镇这个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发挥载体平台作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变”改革工作方面,重点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聚焦“三资”、理清家底、理顺关系、建强组织,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好、集体资产量化好,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