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市委明确提出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特优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市委明确提出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特优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目前,我市已确定乡贤返乡创业试点村355个,全市收录乡贤2.65万人,领办各类实体1795个,带动就业17.4万人。
李英杰
李英杰:看准市场,创办农场
深冬时节,天蒙蒙亮,32岁的李英杰就在农场里忙活起来。2021年,他尝试种植的超甜玉米颇受欢迎,这令他对农场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
10年前,大学毕业刚半年的李英杰从郑州回到老家偃师郭屯,他考取了农业技术指导员三级证,指导村民种地种树,还开过农资店,给村里带来好肥料和农业技术。
2018年,感觉时机成熟的李英杰作了一个决定——自己种地。近几年,偃师的葡萄名声在外,许多村民跟风种葡萄,但李英杰想“种点儿不一样的”——好吃的绿色食品。
“好肥料、低农药是我创办农场的宗旨。”李英杰说,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花费高成本去种大白菜,但随着产品销路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他的农产品。
在深耕种植产业的同时,李英杰还结合市场热点,发展鲜食玉米,无花果的采摘、观光。2021年,他看准了超甜玉米的广阔市场,贷款10万元投入农场。如今,他的农场发展到170多亩,年收入近20万元。乡亲们都说:“现在这大学生不仅能吃苦,新点子也多得很。”
刘龙宜
刘龙宜:怀揣梦想,返乡创业
和李英杰一样,宜阳县锦屏镇灵山村的85后刘龙宜也怀揣着“返乡创业梦”。
刘龙宜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2017年,他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创业。虽然对农业一窍不通,但刘龙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当地鲜花椒产销市场的空白。“大家都种花椒,却没人去卖花椒,导致我们这儿的花椒比外地的收购价低一半。”就这样,刘龙宜做起了鲜花椒经销商。
购置烘干机、收购鲜花椒、推广花椒……5年时间,刘龙宜的厂子从几十平方米发展到近2000平方米,年营业额从30多万元上升到500多万元。2021年,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刘龙宜的厂房面积更大了,他又购置了价值60余万元的精选设备,进一步增强了当地花椒的竞争力。
如今,更多外地人认可宜阳花椒,当地鲜花椒收购价基本与鲜花椒原产地收购价一样。“返乡创业,不仅是想干一番事业,更想为家乡做点儿事,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刘龙宜说。
政策保障,前景无限
为了给乡贤返乡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2021年,我市出台了加大财政奖补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减轻税费负担、给予场地支持、强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保障、突出示范带动等方面的20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从创业立项、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到经营提供全链条式扶持。
越来越多像李英杰和刘龙宜一样的乡贤,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返回故乡,开创新事业,为家乡带去更多财富和希望。
(记者 王雨 杨凤轩 通讯员 张珂 刘龙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