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村振兴又如何布局落子,国内外对此十分关注。
2021年,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村振兴又如何布局落子,国内外对此十分关注。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刘焕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拓展增收渠道,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围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国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认定的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
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党支部书记 盛吉韦
近年来我和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立足辣椒产业种植,主动求变,(完成了)从“要群众种”到“群众自己要种辣椒”思想上的转变,从而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了,群众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做好政策、队伍、资金的衔接。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目前乡村振兴机构和队伍调整基本到位,30余项衔接政策稳步推进,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多项倾斜支持政策,实施“万企兴万村”等行动。
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并继续加强驻村帮扶。到8月底,全国在岗驻村工作队17.2万个,驻村干部56.3万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18.6万人;全国有5.2万名任期届满的驻村干部主动请缨,继续驻村。
到今年9月底,全国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约500万人。从监测情况看,应该说,能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刘焕鑫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今年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认定的500多万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布局谋篇的关键就是聚焦“两个确保”“两个要害”和“两个开好局起好步”——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陕西周至县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建国
今年以来,我们把服务果农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重要工作:一是提升果品质量,促进果农增收;二是扩大销售渠道,促进果农和企业增效;三是开展多样化的宣传系列活动,提升周至猕猴桃品牌价值。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43.2万亩,年产鲜果53万吨,产值51.2亿元。
前三季度,“三农”工作呈现“两稳”“两进”的势头:
“两稳”方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夏粮、早稻、秋粮全面增产,“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明年更好全面推进提供保障。
“两进”方面,农业现代化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通过、启动种质资源普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现代化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乡村建设行动等积极部署,取得一系列进展。
天津前干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刘稳高
我感觉中国要乡村振兴,中国要发展,必须农村要发展,而且农村的广阔的舞台,也是大有作为。
踏上新征程,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仍在“三农”,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