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十三五”的五年,注定会在河洛大地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新安县石井镇扶贫搬迁安置点旁的美丽游园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十三五”的五年,注定会在河洛大地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贫困问题有效解决。和全国全省一道,洛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忆往昔,面对贫困,乡亲们各有各的难处: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学致贫,有的缺劳力,有的没资金;贫困地区有的交通闭塞,有的公共服务跟不上,还有的产业发展没有起色,一言以蔽之,“往昔不堪回首”。
看今朝,迎接小康,幸福感“写在”脸上:大家腰包鼓了,住新房了,孩子上学近了,看病报销的比例更高了,吃上干净水了,行路不再难了,脱贫户的生活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奔头。
迎来“十四五”,我们将坚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栾川县狮子庙镇金河湾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人民至上 同心战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方略,下好“绣花”功夫,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战节节胜利,最终取得历史性成就。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成立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指挥部,安排定点帮扶单位1396个,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429人、驻村干部4960人,构筑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7.8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02.4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确保投入力度与脱贫任务相适应。同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了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
●坚持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持续深化“一转三推进”,组织5万余名党员干部扎实开展“九个一”大走访,及时为群众纾难解困,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孟津县送庄镇图河沟域经济带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精准发力 斩断穷根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我市聚焦脱贫目标任务,咬定“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盯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众,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宜阳县赵保镇扶贫产业园球类加工车间
●鼓起钱袋子。坚持产业为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220个,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产业布局,所有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
●实现安居梦。采取“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的“四靠”原则,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60078人,全面实施产业扶贫“5个一”、公共服务“5个有”、美好生活“5个新”专项行动,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1664户,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
●保障更有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净入学率100%,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集中救治率100%,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644处,饮水安全全面达标。推进低保政策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生活更美好。所有贫困村实现通村道路硬化、通村客车班线营运、通邮政,农村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
务实创新 志智双扶
伊川县半坡镇孙村卫生所远程医疗网络诊室
经历脱贫攻坚大战,贫困群众不仅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每一个人的内生动力都被激发出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与此同时,脱贫攻坚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创新之举,也将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创新“大数据+扶贫”模式,开发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有效破解数据共享难、推进不平衡、公示不全面、调查不精准等难题,推动脱贫攻坚精准化、精细化,极大减轻基层负担。
●创新“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创新实施“精准防贫保险”等保险扶贫,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防火墙”。
●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生态经济,打造了53个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有效破解山区发展瓶颈。
●创新“电商+”“公路+”“文旅+”“帮扶+”“品牌+”“5+”消费扶贫模式,开展扶贫产品进服务区、进景区、进酒店、进商超、进央企“五进”行动,让贫困地区农产品卖上好价钱。
●深化“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注重扶贫扶志,推进移风易俗,健全“一约四会”,推出“孝善基金”“爱心超市”等创新举措,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植根民心。
(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慧超 程亮 整理)(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