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是“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底线任务,是必须要守住的。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这五年,国家坚持精准再精准的基本方略,把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到国家防返贫监测和帮扶范围,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守住了
《农村公路条例》(简称《条例》)作为我国农村公路领域的专门行政法规,明确了农村公路发展的基本制度设计,是农村公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村公路发展迈出新的一步,开启法治化新阶段。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村公路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旨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适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条例》共28条,多条涉及公路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雪松出席会议并表示,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积极谋划之际,该报告的发布恰逢其时,对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近1300万人。这些返乡人员涉足农业、文旅、电商等多个领域,创办了大量经济实体,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只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与公共资源均衡合理配置,构建起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进而
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正式发布新职业信息,“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成为国家认可的新职业。这一职业的设立,意味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不仅是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对做好农村工作也极具价值,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城乡关系。
近日,《农村公路条例》正式公布,将于9月15日起施行。《条例》作为我国农村公路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对支持和保障农村公路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为保障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