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袤大地上,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居)法律顾问让村民遇事找法触手可及,“法律明白人”着力解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治宣传栏、文化长廊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群众生活……
地方农林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多维聚力培养更多的新型农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全面助力乡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农业强、农民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创客培育发展,激发农创客的创新创业活力,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我省“头雁”项目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实施。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承担了全省“头雁”项目300人的培育任务,2023年,又作为全省唯一“头雁”项目培育机构,再度承接350人的培育任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文化的铸魂作用。
通过新媒体营销,提升乡村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增加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可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范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可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扩大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发展。
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