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以人才振兴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活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坚持“引育用留”并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引才,拓宽渠道“聚贤才”。乡村振兴需要汇聚各方人才,既要招引“外来和尚”,也要培育“本土头雁”。一方面,要聚焦乡村振兴需求,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农业科技、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柔性引才、招录“村官”、选派干部等方式,精准引进紧缺专业人才,打造乡村产业升级“智囊团”。另一方面,要以乡情为纽带,搭建“引才桥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吸引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创业能人等返乡创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对种植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等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分类建库、动态管理,培育更多“田秀才”“土专家”,打造乡村振兴“后备军”。

育才,精准滴灌“强本领”。人才培育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事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乡土人才技能、理论、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按照“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分人、分岗、分领域制定培训计划。组织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单位参观学习、跟岗锻炼,补齐认知欠缺和实践短板,在学技术、学方法、学思路中蝶变成才。

用才,搭建平台“展才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科学使用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打破学历认知“陈规”、职称评价“藩篱”,聚焦“实干实绩”完善乡土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分层筛选、分类评估,将“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根据人才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思路想法,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发展平台,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真正有“用武之地”。

留才,优化环境“暖人心”。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前提。要打好政策激励“组合拳”,在评先评优、项目支持、土地流转等方面向农村一线倾斜,为乡土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水电、通讯、交通等条件,完善乡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关心关爱,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方面提供一揽子帮扶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发展事业。

(作者:白茸茸)

1
洛阳市扶贫基金会
Copyright@2015-2016 豫ICP备14039820号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56号 洛阳银行总行办公楼13楼12A06室